2009年7月14日星期二

專題分享:裝甲騎兵ボトムズ

《裝甲騎兵ボトムズ》,或稱《裝甲騎兵VOTMOS》,於1983年首播,高橋良輔監製。在香港因為從沒有電視台播放的原故,其人氣總是偏低,屬冷門之選。此系列所品的特色是帶有濃厚的軍事風格和切合現實世界的邏輯,從而得到一班「寫實軍事派」的愛好者支持,也被譽為「真實系」機械人動畫的顛峰之作。

從「維基百科」才得知整個《裝甲騎兵ボトムズ》系列有這麼多的作品,分別有:

1. 1983年上映的電視版,全52集,亦為原作。
2. 1985年的 OVA 版《最後的紅肩隊》。
3. 1986年的 OVA 版《大決戰》。
4. 1988年的 OVA 版《紅肩隊記錄 野心的根源》。
5. 1994年的 OVA 版《榮譽的異端》,全6集。
6. 2007年的 OVA 版《裴爾森密件》,全12集。
7. 1988年的外傳形式OVA 版《機甲獵兵》,全12集。

以上除了外傳《機甲獵兵》外,所有作品的主角都是 — 齊力可‧丘比。電視版的故事主線主要是說出主角在因緣際會下遇到宿命的愛侶 — 菲亞娜,隨後為了她而而不停周旋於戰爭之中。後半部就聯同愛侶一起追查身世,解開其「不死」之謎。故事總是離不開戰爭,男主角曾多次強調自己只有在戰爭中才有生存的意義,而其女友根本就是為了戰爭而製造出來的。故事中特別強調男主角是擁有「不死身」,無論在任何不利的戰鬥環境下都可以保存性命,就算受到重傷也會奇蹟地康復。其後也有為「不死身」作出一個似是而非的解釋。姑勿論怎樣,故事極想帶出一個深根蒂固的想法,就是所謂的「主角最強論」、「主角永遠不死論」並沒有絕對的。主角之所以不死並不是因為他是主角,而是另有原因的。當然最後都逃不開「他就是主角」這個原因,但編劇就想帶出一個自圓其說的想法。還有一點,主角雖然不死,但並不是最強,常常都要落荒而逃,甚至身受重傷,這就推翻了以往動畫的框框。戰鬥的勝負往往取決於戰略的運用,而並不是取決於一個人的技術。

還有一個重點,就是在「裝甲騎兵」世界中,AT (《裝甲騎兵ボトムズ》系中的機械人統稱,就如高達系中的 MS 一樣)是軍方的量產機體,主角所用的也同其他人一樣,不會有什麼特別的武器、性能、塗裝、或性能。這就像坦克車或戰鬥機一樣,駕駛員只是使用它來打仗作戰,並不會因為有它而所向無敵。AT 不再是刀槍不入,就算駕駛員的技術如何高超,也不可能在槍林彈雨中進攻而絲毫無損。劇中也充分表現出強烈的實戰風格,例如駕駛員的視點有限、彈藥有限、燃料有限、受地形影響等等。每部 AT 的外形和性能同出一徹,設定完全符合軍事上的要求,這才有利量產化和給予有效的補給。你不會見到一部紅色的坦克車或藍色的戰鬥機在戰場上出現就是這個原因。

從小學時代就認識《裝甲騎兵》,這並不是因為看過其動畫(當時電視並沒有播放),只是因為在模型舖看到有關的模型才得知它的存在。當時去到模型舖,就可見到不同款式的 AT ,為數也不少。不知為何,自己被它吸引甚至比高達系列更大,當中以主角所使用的 AT「眼鏡狗」最得我歡心,當時可真的買了不少回家,直到現在還有一盒保存下來(應該有超過25年歷史了!)。這原因可能是因為它的可開啟駕駛倉設計,並附有駕駛人偶可以放在其中,絕對是當年唯一的選擇,在科幻世界中絕無僅有的接近現實的設計,就好像駕駛汽車般,拉近心中那遙不可及的距離感覺。可惜的是當時的模型比例設定不大好,身大腳短手長之外,接線位和水口也較難處理,活動能力亦很有限,動畫中的經典「降落動作」就絕不可能做到。幸好時代進步帶來喜訊,「笨大」又重新發行《裝甲騎兵》系列的 AT 模型,設計遠超以往的成品,精密度和關節活動力大大提升,真是我們這些「粉絲」的佳音。可惜的是只推出了兩、三款「眼鏡狗」,其他的 AT 造型就沒有下聞,希望以後有機會再推出新款,以解寂寥。

說了這麼多才分享了電視版的一些感想,下次再談談衍生出來的 OVA 版吧!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感謝抽空留下意見,歡迎光臨。